惊愕失色的成语故事


惊愕失色

拼音jīng è shī sè

基本解释失色: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。惊恐得改变了神色。形容十分吃惊。

出处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·上卷》:“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,将士皆惊愕失色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惊愕失色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惊愕失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木本水源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犹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谋主也。”
离经辨志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,五年视博习亲师,七年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。”
讴功颂德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
敌众我寡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,寡固不可以敌众,弱固不可以敌强。”
付之一炬 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”
丑声远播 《宋书·卢陵孝献王义真传》:“咸阳之酷,丑声远播。”
凿壁借光 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
损人不利己 鲁迅《书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对的。”
二八佳人 宋·苏轼《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》诗:“二八佳人细马驮,十千美酒渭城歌。”
活蹦乱跳 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