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言遽色的成语故事

拼音jí yán jù sè
基本解释言语神色粗暴急躁。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
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刘宽传》:“典历三郡,温仁多恕,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疾言遽色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疾言遽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昂首伸眉 | 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乃欲仰首伸眉,论列是非,不亦轻朝廷,羞当世之士耶!” |
圆颅方趾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精神训》:“故头之圆也像天,足之方也像地。” |
迩安远至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叶公问政,子曰:‘近者说,远者来。’” |
改过迁善 | 《周易 益》:“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。” |
多才多艺 | 《尚书 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艺,能事鬼神。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序:“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 |
大惑不解 |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 |
晓以大义 | 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第十四篇:“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,合欲晓以大义。” |
主忧臣劳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臣闻主忧臣劳,主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会稽,所以不死,为此事也。” |
仁义道德 | 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 |